「雲惟彬」
假日工作,這場下午的網聚,請到的來賓是雲惟彬,原來他是「噗浪」的創起者。雲惟彬分享他的網路創業的歷程。我在旁邊拍邊聽,截路某些我有感觸的內容分享給大家。
「某天,我們發現有人一直攻擊我們的plurk,循著ip去查,發現來自台大。過沒多久就收到一封信,信中告訴我們他是如何自行編寫出一套程式,用簡單與少量的金錢架設伺服器等等。我們實際走訪了他的工作室,真的很令我們驚訝。這就是創意者的熱情。
過了一段時間,這位學生他畢業了,去當兵,三年後進入了一間公司當IT,每天處理的就是那枯燥無味的設備與程式。如果這是在矽谷,一定會被有規模的公司所網羅,讓他可以盡情的發光發熱、大展身手。
台灣(企業)目前就是沒有這樣的環境與條件,導致很多的人材因此被埋沒、消失。」
「網路創業,真的很簡單。只要有個懂技術的會寫程式,用便宜的伺服器就可以開始服務。網路創業成本低,很容易,伴隨的就是失敗率高。有很多的創意是有未來可言的,但往往到了中期就失敗,只因為錢沒了。網路創業是需要錢,而且是用燒的,你如果沒有這種覺悟,那就註定失敗,因為網路的發展是需要時間來發酵醞釀的。
像當初plurk開始運作,過了一個月、三個月只有零星的流量,直到我動起了要關閉的念頭,流量突然湧進來。最高峰的時候流量有破千萬次,但facebook、twitter興起後瞬間減少了80%,到最近才又慢慢的回流增多。
在矽谷,當你參加股東或是董事會議的時候,你會發現當中有ebay、google等知名的創業者在裡面。矽谷那些創業者,他們會拿一筆錢出來投資在這些剛萌芽的網路創業上。
因為網路發展是這樣的無法預測,所以一開始的創業者會很需要有人(企業)在背後的金錢支撐,他們了解網路發展需要金錢,因為當年他們就是這樣走過來的,所以很能了解網路發展脆弱的一面。雖然投資10家,有1間成功就算偷笑了,但他們還是願意做。等這些萌芽的公司茁壯後,他們一樣會拿一筆錢出來投資,矽谷造就這樣的循環,讓這池子的水,永遠是活的。
反觀台灣,會發現許多大企業它們是把錢緊緊的握在手中,留給子女,留給子孫。這是可悲的現象。」
以上就是我截錄當天雲惟彬的談話內容。可能,這場活動是網聚的關係,才可以這樣暢所欲言;又或者是,雲惟彬就是這樣的有話直說,毫不在意。希望這樣的談話內容可以勾起一點點人的思慮,想想為什麼,會變成這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