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我只知道,我一無所知】

  昨天和朋友聊天,朋友想告訴公司文編,希望當在做特別企劃時,負責的文編可以先自行畫個草稿,把想要的雜誌版型給規畫出來,這樣拿去跟美編做討論時,可以節省雙方的時間。

  但有幾位文編卻不這麼認為,他們覺得版型這東西是美編應該要負責的工作,當美編把版型給做出來後文編再去修正就好。也間接認為「先畫出我要的版型給美編看是很無聊的事情」。

  同樣的事情,我近日也有感觸。出外景到一間豬腳店拍餐,從小菜、配菜、豬腳、碗湯,零零總總約十餘道菜。我自己帶支燈去,藉助豬腳店的深紅木紋的桌子,營造了對比光影略強的照片。

  回去後稍微調整後就把檔案交給負責的業務,當我回到座位時,聽見她說:「哇!這不能在飯後看,看了就餓了!」,我聽見心中高興。過一會兒又聽見: 「ㄟ?這菜黑了,太晚拍了!」,我疑惑過去看看,不會阿,青翠色還保有,莫非她是將對比強烈的陰影看成了菜黑?當下我也溫和描述我的看法,不過她還是堅持 菜黑掉了,還說:「當媽媽的就是看得出來!」。我當下也不再說,微笑以對。

  爾後有位同事經過,業務請她來看看,同事瞧了一會說:「沒有吧,黑的是陰影面吧!」。

  事情就打此結束,我沒生氣,也沒悶,只是好奇覺得照片上的陰影面,應該是一般人就可以看出來的部分,不是很艱澀、難以辨識。以業務的身分,看過的美食照片應該不少,但連基本的光影明暗面都會搞混,是否長久以來就沒有培養分辨照片的【好壞】能力?

  同樣的我朋友公司的文編對於自己要畫幾個版型的草稿給美編看,覺得很不以為意,打心底認為我來調整版面即可。但為什麼文編可以調整美編所設計的版型?那美編是否可以調整文編所打的文字描述?

  弔詭了吧!仔細想想,有多少的文編會讓美編去修改文字的描述,可能大部分的人會覺得:「很正常阿,因為撰文編寫的順序是門很深奧的專業」。那當文編去糾正美編這版型不好看時,為何又不會這樣想?只因為:「我覺得不好看。」

  這是多主觀的事情啊!版型的規畫,牽扯層面包含【圖片的大小、色彩與意義】、【文字的多寡、描述與動線】、【設計的圖案、顏色與位置】,含有其餘小小點點需要注意得眉角(台語),所以版型的規畫,不專業嗎?

  如果版型的規畫是專業,那文編是否可以不用學?當然不可以!因為若是不學,你要如何跟美編進行溝通?若是你從頭到尾都只有一句「我覺得不好看」,除非 你是發薪水的人,不然就等著跟美編來場四回合的激辯賽。任何人都不能接受【無法說出道理的挑剔】,尤其是當美編工作量增大時更是如此,因此讓文編培養版型 概念,有何不對。

  了解版型,並試著去規劃自己想要製作的版型草稿,可以縮短文編與美編間觀念的差距,也讓彼此間摩差變小,而更大的效益是讓自己可以多了解、去學習相關但不同的技術與經驗,有何不好?

  這就是我說的求知,很多人所關心的東西、想學的事情,只建立在「有興趣上」,但現在的知識傳播如此發達,需多原本深奧難懂的學問,在網路、雜誌等都會有人耗費心思,去重新整理描述成淺顯易懂的文章,專業知識的門檻降低了,就看自己是否可以耐住性子去了解。

  我自己求知的廣度,近幾年變得寬闊了。會去了解自己以往所不想碰、不想看的知識。當我去閱讀時還是一頭霧水居多,但已經有個初步的印象植入腦海裡,假 以時日跟朋友聊天提到了,我不會接不上話、一無所知,反到我還會更有興趣,去重拾當初看不懂的地方細細咀嚼。每天累積求知點滴,凝聚成日後汪泊的池水,這 是我對自己的期許,與鞭策的規定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政偉/Rei/湛藍 的頭像
    政偉/Rei/湛藍

    紀錄-瞬間的永恆

    政偉/Rei/湛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